1.本技術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冷
儲能系統(tǒng)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目前,
液冷儲能設備中通常設置有供水管網(wǎng)和回水管網(wǎng),使冷卻液在各管網(wǎng)中循環(huán)流動,以達到對儲能設備進行散熱的目的。由于儲能設備中存在著眾多電池簇,各供水管網(wǎng)和回水管網(wǎng)以電池簇為單元進行散熱設計,為了保證不同電池簇中的每個電芯的溫升和溫差等指標滿足實際需求,需要保證分配到每個電池簇的冷卻液流量保持在一定偏差范圍內(nèi)。
3.在現(xiàn)有技術中,主要采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乙二醇與質量百分比為50%純凈水混合作為液冷儲能設備的冷卻介質,但該冷卻介質換熱能力有限,換熱能力的不足又會進一步影響儲能設備本身的性能,比如儲能設備的存儲電量、充放電倍率等。
4.此外,為了對各分支管道的流量進行控制,一般采用兩種方式:其一是采用閥門對每個支管的流量進行單獨控制,但該方法不僅成本高,對閥門的控制也很復雜;其二是對管道的內(nèi)徑進行優(yōu)化,該方法的缺點是單簇結構復雜,且單簇結構中控制流量分配零件的外形一致,僅在內(nèi)部尺寸上有差別,因此這類零件不僅需要定制開發(fā),且需嚴格按照順序安裝。雖然會采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等手段對零件進行仿真設計,但為了滿足各支管流量偏差值的要求,零件的尺寸差距僅僅在1mm左右,存在安裝錯誤的潛在風險,而且已有產(chǎn)品的管道設計通用性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5.有鑒于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液冷儲能系統(tǒng)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能夠使得冷卻液的熱傳遞更加有效,提高了冷卻液的導熱系數(shù),優(yōu)化了熱運輸性能,進而使得本技術的冷卻液相較于普通冷卻液在同樣的流量下能夠帶走更多熱量,改善了冷卻液的散熱效果,拓寬了冷卻液的流量偏差范圍,放寬了液冷管道設計的約束。在此基礎上,本技術的管道和接頭設計允許的誤差范圍也相應增加,降低了管道安裝錯誤的風險,提高了管道設計的通用性。
6.第一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冷儲能系統(tǒng),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電池簇,所述電池簇包括按照行列形式排布的多個電池包;水箱,設置在所述電池簇的側面,所述水箱用于容置冷卻液;液壓泵,與所述水箱相接,所述液壓泵用于抽取所述水箱中的冷卻液,并將抽取的冷卻液輸送至進水管網(wǎng);進水管網(wǎng),與所述液壓泵相接,所述進水管網(wǎng)用于將所述液壓泵抽取的冷卻液分配至所述電池簇中各電池包的液冷板;回水管網(wǎng),與所述液冷板相接,所述回水管網(wǎng)用于將已分配至各電池包液冷板的冷卻液回輸至所述水箱中,以使所述冷卻液在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往復,其中,所述冷卻液采用納米磁流體制成。
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進水管網(wǎng)包括多級級聯(lián)的進水管道,該多級級聯(lián)的進水管道
由第一級進水管道、第二級進水管道以及第三級進水管道組成,其中,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所述液壓泵相接,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設置在對應電池包的側面。
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垂直設置。
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上設置有變徑部件,所述變徑部件的直徑沿朝向對應電池包的方向變化。
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上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用于控制流入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的冷卻液的流向。
1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回水管網(wǎng)包括多級級聯(lián)的回水管道,該多級級聯(lián)的回水管道由第一級回水管道、第二級回水管道以及第三級回水管道組成,其中,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所述水箱相接,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設置在對應電池包的側面。
1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垂直設置。
1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還包括液冷空調(diào),所述液冷空調(diào)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側面,多個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通過接頭匯入至所述液冷空調(diào),并通過液冷空調(diào)將匯入的冷卻液回輸至所述水箱中。
1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還包括超聲波裝置,該超聲波裝置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側面,用于防止所述納米磁流體中的納米粒子沉積。
15.第二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冷卻液的制備方法,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用于制備所述冷卻液,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包括:選用乙二醇與去離子水的體積比為50:50的溶液作為基液,并在所述基液中添加分散劑,待分散劑溶解之后,形成第一溶液;在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定量的γ-fe2o3納米粒子,得到第二溶液;利用高速剪切乳化機以固定轉速高速攪拌所述第二溶液,并將經(jīng)過攪拌的所述第二溶液放置于超聲池中進行超聲處理,從而得到所述冷卻液。
16.通過采用納米磁流體制成的冷卻液在水箱、進水管網(wǎng)和回水管網(wǎng)循環(huán)往復,根據(jù)本技術的各方面能夠使得冷卻液的熱傳遞更加有效,提高了冷卻液的導熱系數(shù),優(yōu)化了熱運輸性能,進而使得本技術的冷卻液相較于普通冷卻液在同樣的流量下能夠帶走更多熱量,改善了冷卻液的散熱效果,拓寬了冷卻液的流量偏差范圍,放寬了液冷管道設計的約束。在此基礎上,本技術的管道和接頭設計允許的誤差范圍也相應增加,降低了管道安裝錯誤的風險,提高了管道設計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17.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18.圖1示出本技術實施例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的框圖。
19.圖2示出本技術實施例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管道設置的示意圖。
20.圖3示出本技術實施例的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22.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所述特征。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23.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相互通訊;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24.下文的公開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或例子用來實現(xiàn)本技術的不同結構。為了簡化本技術的公開,下文中對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設置進行描述。當然,它們僅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術。此外,本技術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復參考數(shù)字和/或參考字母,這種重復是為了簡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各種實施方式和/或設置之間的關系。此外,本技術提供了的各種特定的工藝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其他工藝的應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在一些實例中,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電路未作詳細描述,以便于凸顯本技術的主旨。
25.圖1示出本技術實施例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的框圖。如圖1所示,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可包括水箱2、液壓泵3、進水管網(wǎng)4、回水管網(wǎng)5以及至少一個電池簇。例如,在圖1中設置有兩個電池簇,分別為電池簇11以及電池簇12。每個所述電池簇可包括按照行列形式排布的多個電池包,每個所述電池包可包括多個電池模組,每個所述電池模組可包括多個電芯。所述電芯的側面可設置有液冷板。電池簇11中的液冷板可通過液冷管道與電池簇12中的液冷板相通。
2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中設置有密閉的電池艙,所述多個電池包可以在所述電池艙內(nèi)的三維空間進行行列式排列。例如,所述多個電池包可以按層依次排列在電池包的存放架上。不同電池包所在的電池簇可以間隔設置,不同的電池簇也可以按照行列形式在三維空間進行排列??梢岳斫?,對于電池簇內(nèi)部各電池包的排列形式以及更加微細的電池模組和電芯的排列形式,本技術并不限定。
2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水箱2設置在所述電池簇的側面,所述水箱2用于容置冷卻液。具體的,所述水箱2可設置在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的設備艙,設備艙用于容置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的多種相關設備,本技術對于水箱的具體位置不作限定。水箱2可以為桶狀結構,該桶狀
結構上可以設置有出液口以及進液口,該桶狀結構的出液口可以使液壓泵3能夠從水箱2中抽取冷卻液,該桶狀結構的進液口可以用于使回水管網(wǎng)5中流動的冷卻液回流至水箱2中。水箱2上的的出液口以及進液口均可以設置有多個。
28.在一實施例中,液壓泵3可以與所述水箱2相接,所述液壓泵3用于抽取所述水箱2中的冷卻液,并將抽取的冷卻液輸送至進水管網(wǎng)4。液壓泵3可以基于電動機或發(fā)動機驅動。在實際應用中,液壓泵3可以為變量泵,也可以為定量泵。變量泵的輸出流量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調(diào)節(jié),定量泵的輸出流量恒定不變。
2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進水管網(wǎng)4與所述液壓泵3相接,所述進水管網(wǎng)4用于將所述液壓泵3抽取的冷卻液分配至所述電池簇中各電池包的液冷板;所述回水管網(wǎng)5與所述液冷板相接,所述回水管網(wǎng)5用于將已分配至各電池包液冷板的冷卻液回輸至所述水箱2中,以使所述冷卻液在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往復。
30.圖2示出本技術實施例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管道設置的示意圖。請參閱圖2,所述進水管網(wǎng)4包括多級級聯(lián)的進水管道。例如,在圖2中,該多級級聯(lián)的進水管道可由第一級進水管道、第二級進水管道以及第三級進水管道組成,第一級進水管道、第二級進水管道以及第三級進水管道設置在電池簇11上。
31.參見圖2,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所述液壓泵3相接,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設置在對應電池包的側面。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第二級進水管道以及第三級進水管道依次設置,形成了將液壓泵3輸出的冷卻液分配至電池包液冷板的冷卻液分配網(wǎng)絡。通過將液壓泵輸出的冷卻液逐級分配至電池包的液冷板,本技術實施例能夠根據(jù)電池包的結構設置適應性調(diào)整冷卻液的分配路徑,從而提高冷卻液的分配效率。
32.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垂直設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術中,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可以設置有多個。例如,在圖2中電池簇11對應的位置,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水平設置,而第二級進水管道豎直設置在電池簇11中多個電池包的左側。每個電池簇中的電池包的數(shù)量與該電池簇對應的第三級進水管道的數(shù)量相等。通過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垂直設置,本技術實施例能夠規(guī)整冷卻液的分配路徑,避免冷卻液的分配路徑雜亂無章,縮短冷卻液到達目標電池包的路長。
33.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2,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上可設置有變徑部件,所述變徑部件的直徑沿朝向對應電池包的方向變化。所述變徑部件的外表面可以為圓臺形狀。所述變徑部件可以設置有多個,例如電池簇11中每個電池包的一側均可設置有一變徑部件。當然,每個變徑部件的直徑的具體變化情況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設計,本技術對此并不限定。通過將所述變徑部件的直徑設置為沿朝向對應電池包的方向變化,本技術實施例能夠根據(jù)需要控制從第二級進水管道流向各對應電池包的冷卻液流量,提高分配至各電池包周圍的冷卻液的均衡性。
34.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2,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可通過l形接頭和t形接頭與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與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之間既可以通過t形接頭
相接,也可通過l形接頭相接。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電池包的排布形式多種多樣,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其他類型的接頭來對接不同的進水管道。在本技術中,選用t形接頭和l形接頭作為不同進水管道之間的對接部件,簡單方便,通用性強。
3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上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用于控制流入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的冷卻液的流向。通過在第一級進水管道與液壓泵之間設置單向閥,本技術實施例能夠控制冷卻液的流向,防止冷卻液倒灌回流至液壓泵。
3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液壓泵與所述水箱之間設置有過濾器,所述過濾器用于過濾從水箱抽取的所述冷卻液中的雜質,進而防止雜質堵塞管道,提升冷卻液的流通效率。
37.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回水管網(wǎng)5包括多級級聯(lián)的回水管道,該多級級聯(lián)的回水管道由第一級回水管道、第二級回水管道以及第三級回水管道組成,第一級回水管道、第二級回水管道以及第三級回水管道可設置在電池簇11上。為了便于說明,圖2中以電池簇11右側的電池簇的回水管道為例進行描述。
38.參見圖2,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所述水箱2相接,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設置在對應電池包的側面。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第二級回水管道以及第三級回水管道依次設置,形成了將各電池包液冷板回輸?shù)睦鋮s液匯集至水箱的冷卻液回輸網(wǎng)絡。通過將各電池包側面回輸?shù)睦鋮s液逐級回輸至水箱,本技術實施例能夠根據(jù)電池包的結構設置適應性調(diào)整冷卻液的回輸路徑,從而提高冷卻液的回輸效率。
39.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垂直設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術中,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可以設置有多個。例如,在圖2中電池簇11右側的電池簇對應的位置,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水平設置,而第二級回水管道豎直設置,在圖2中可以設置有多個第二級回水管道。每個電池簇中的電池包的數(shù)量與該電池簇對應的第三級回水管道的數(shù)量可以相等。通過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垂直設置,本技術實施例能夠規(guī)整冷卻液的回輸路徑,避免冷卻液的回輸路徑雜亂無章,縮短冷卻液到達目標水箱的路長。
4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可與對應的電池包液冷板相接,第三級回水管道可與對應的電池包液冷板相接。例如,一電池包的形狀為長方體,該長方體的左側可設置有第三級進水管道,該長方體的右側可設置有第三級回水管道,電池包內(nèi)部設置有液冷板,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可通過所述液冷板與對應的第三級回水管道相接。
41.在一實施例中,參見圖2,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可通過t形接頭和l形接頭與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相接,不同的第二級回水管道之間可通過t形接頭相接,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與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之間既可以通過t形接頭相接,也可通過l形接頭相接。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電池包的排布形式多種多樣,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其他類型的接頭來對接不同的回水管道。在本技術中,選用t形接頭和l形接頭作為不同回水管道之間的對接部件,簡單方便,通用性強。
4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還包括液冷空調(diào),所述液冷空調(diào)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側面。具體的,所述液冷空調(diào)可設置在所述設備艙中。多個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通過接
頭匯入第一級回水管道至所述液冷空調(diào),并通過液冷空調(diào)將匯入的冷卻液回輸至所述水箱中。液冷空調(diào)的設置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回輸?shù)睦鋮s液的溫度,使得回輸?shù)睦鋮s液能夠在預設溫度范圍內(nèi)到達目標水箱。所述液冷空調(diào)的類型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選擇,本技術對此并不限定。
4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還包括超聲波裝置,該超聲波裝置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側面,用于防止所述納米磁流體中的納米粒子沉積。采用超聲波裝置,能夠使得水箱中的納米粉體更好地分散在液體當中,從而防止冷卻液長時間不啟用引發(fā)的納米粒子沉積,延長了冷卻液的使用壽命。
44.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納米磁流體中的納米粒子粒徑小,液體與粒子間界面積增加,使得冷卻液的熱傳遞更加有效,提高了冷卻液的導熱系數(shù),優(yōu)化了熱運輸性能,進而使得本技術的冷卻液相較于普通冷卻液在同樣的流量下能夠帶走更多熱量,拓寬了冷卻液的流量偏差范圍。在此基礎上,本技術的管道和接頭設計允許的誤差范圍也相應增加,降低了管道安裝錯誤的風險,提高了管道設計的通用性。
45.圖3示出本技術實施例的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冷卻液的制備方法,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用于制備所述冷卻液,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可包括:
46.步驟s1:選用乙二醇與去離子水的體積比為50:50的溶液作為基液,并在所述基液中添加分散劑,待分散劑溶解之后,形成第一溶液;
47.在一實施例中,本技術實施例的冷卻液的制備原料可包括乙二醇、去離子水、γ-fe2o3納米粒子以及分散劑。示例性的,所述分散劑可以為油酸鈉。
48.步驟s2:在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定量的γ-fe2o3納米粒子,得到第二溶液;
49.其中,γ-fe2o3原料可以從磁赤鐵礦獲取。γ-fe2o3屬于等軸晶系,具尖晶石型結構,在自然界中處于亞穩(wěn)定狀態(tài),易于應用。
50.步驟s3:利用高速剪切乳化機以固定轉速高速攪拌所述第二溶液,并將經(jīng)過攪拌的所述第二溶液放置于超聲池中進行超聲處理,從而得到所述冷卻液。
51.在一實施例中,可以用高速剪切乳化機以7500r/min的轉速高速攪拌35min,然后將配置好的溶液放在超聲池中超聲35min,從而得到γ-fe2o3/乙二醇納米磁流體。磁性納米粒子可均勻分布于乙二醇溶液。攪拌以及超聲的時長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設定,本技術對此并不限定。有關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的細節(jié),可參考上述關于液冷儲能系統(tǒng)的描述,不再贅述。
52.綜上,本技術實施例采用納米磁流體制成的冷卻液在水箱、進水管網(wǎng)和回水管網(wǎng)循環(huán)往復,使得冷卻液的熱傳遞更加有效,提高了冷卻液的導熱系數(shù),優(yōu)化了熱運輸性能,進而使得本技術的冷卻液相較于普通冷卻液在同樣的流量下能夠帶走更多熱量,改善了冷卻液的散熱效果,拓寬了冷卻液的流量偏差范圍,放寬了液冷管道設計的約束。在此基礎上,本技術的管道和接頭設計允許的誤差范圍也相應增加,降低了管道安裝錯誤的風險,提高了管道設計的通用性。
53.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54.以上對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進行了詳細介
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技術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技術特征:
1.一種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電池簇,所述電池簇包括按照行列形式排布的多個電池包;水箱,設置在所述電池簇的側面,所述水箱用于容置冷卻液;液壓泵,與所述水箱相接,所述液壓泵用于抽取所述水箱中的冷卻液,并將抽取的冷卻液輸送至進水管網(wǎng);進水管網(wǎng),與所述液壓泵相接,所述進水管網(wǎng)用于將所述液壓泵抽取的冷卻液分配至所述電池簇中各電池包的液冷板;回水管網(wǎng),與所述液冷板相接,所述回水管網(wǎng)用于將已分配至各電池包液冷板的冷卻液回輸至所述水箱中,以使所述冷卻液在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往復,其中,所述冷卻液采用納米磁流體制成。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網(wǎng)包括多級級聯(lián)的進水管道,該多級級聯(lián)的進水管道由第一級進水管道、第二級進水管道以及第三級進水管道組成,其中,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所述液壓泵相接,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設置在對應電池包的側面。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進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垂直設置。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任一項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級進水管道上設置有變徑部件,所述變徑部件的直徑沿朝向對應電池包的方向變化。5.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任一項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上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用于控制流入所述第一級進水管道的冷卻液的流向。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網(wǎng)包括多級級聯(lián)的回水管道,該多級級聯(lián)的回水管道由第一級回水管道、第二級回水管道以及第三級回水管道組成,其中,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所述水箱相接,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相接,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設置在對應電池包的側面。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與部分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平行設置,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級回水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級回水管道垂直設置。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任一項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還包括液冷空調(diào),所述液冷空調(diào)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側面,多個所述第二級回水管道通過接頭匯入至所述液冷空調(diào),并通過液冷空調(diào)將匯入的冷卻液回輸至所述水箱中。9.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液冷儲能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儲能系統(tǒng)還包括超聲波裝置,該超聲波裝置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側面,用于防止所述納米磁流體中的納米粒子沉積。10.一種冷卻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用于制備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冷卻液,所述冷卻液的制備方法包括:選用乙二醇與去離子水的體積比為50:50的溶液作為基液,并在所述基液中添加分散劑,待分散劑溶解之后,形成第一溶液;
在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定量的γ-fe2o3納米粒子,得到第二溶液;利用高速剪切乳化機以固定轉速高速攪拌所述第二溶液,并將經(jīng)過攪拌的所述第二溶液放置于超聲池中進行超聲處理,從而得到所述冷卻液。
技術總結
本申請涉及一種液冷儲能系統(tǒng)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該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電池簇;水箱,設置在電池簇的側面,水箱用于容置冷卻液;液壓泵,與水箱相接,液壓泵用于抽取水箱中的冷卻液,并將抽取的冷卻液輸送至進水管網(wǎng);進水管網(wǎng),與液壓泵相接,進水管網(wǎng)用于將液壓泵抽取的冷卻液分配至電池簇中各電池包的液冷板;回水管網(wǎng),與液冷板相接,回水管網(wǎng)用于將已分配至各電池包液冷板的冷卻液回輸至水箱中,以使冷卻液在液冷儲能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往復,冷卻液采用納米磁流體制成。通過采用納米磁流體制成的冷卻液在水箱、進水管網(wǎng)和回水管網(wǎng)循環(huán)往復,本申請能夠改善冷卻液的散熱效果,放寬液冷管道設計的約束,提高管道設計的通用性。提高管道設計的通用性。提高管道設計的通用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炳超 蒙玉寶 劉石磊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武漢億緯儲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3.02.22
技術公布日:2023/6/4
聲明:
“液冷儲能系統(tǒng)及冷卻液的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