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利要求書: 1.一種
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為石墨烯殼層包覆硅粒子的核殼結(jié)構(gòu);石墨烯殼層為中空褶皺結(jié)構(gòu),厚度為1-10nm;硅粒子的直徑為10nm~
3um;石墨烯殼層與硅粒子之間貼合;石墨烯殼層具有彈性,可以膨脹收縮以適應硅顆粒的體積膨脹。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硅復合微球中的石墨烯殼層具有孔洞結(jié)構(gòu)。
3.一種制備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用水合肼蒸汽熏蒸,然后轉(zhuǎn)移到水合肼溶液中還原,得到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
步驟S2,將步驟S1所述的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進行熱處理;
步驟S3,將步驟S2熱處理后的石墨烯微球分散在雙氧水和濃硫酸組成的混合溶液中,靜置,過濾、清洗,然后與硅粉、分散劑一同分散在去離子水和疏水性有機溶劑組成的復合溶液中;取出所述復合溶液上層懸浮的石墨烯復合微球,然后脫水干燥;
步驟S4,將步驟S3脫水干燥后的石墨烯復合微球在反應爐中以2 10℃/min的速度升溫~到300 600℃;然后以低于10℃/min的速度升溫至1300 1450℃,保溫一段時間后,以500~ ~ ~
2000℃/min的速度加熱到2000℃以上,得到閉合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的熏蒸溫度為10 120℃度,熏~蒸時間為1 12h;所述水合肼溶液的體積分數(shù)為10 60%,所述還原的時間為1 12h。
~ ~ ~
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所述的熱處理工藝如下:以10 50℃/~min的速度快速升溫到300 400℃,然后以低于10℃/min的速度緩慢升溫到1600 1800℃,保~ ~溫一定時間。
6.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的雙氧水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0~
50%,濃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所述的雙氧水和濃硫酸的體積比1 4:10;所述過濾步驟篩選~出尺寸在1-10um的石墨烯微球。
7.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石墨烯微球、硅粉、分散劑按照質(zhì)量比1:2~20:0.1~0.5分散在去離子水和疏水性有機溶劑組成的復合溶液中,攪拌0.1h以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3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劑選自木質(zhì)素、水溶性聚酰亞胺、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疏水性有機溶劑優(yōu)選乙酸乙酯。
9.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差速離心法,去掉低密度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
10.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將石墨烯/硅復合微球放置于雙氧水溶液中保持一段時間,得到有納米孔洞的石墨烯殼層。
11.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氧水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數(shù)為20~
30%,溫度為50 70℃,保持4 8小時。
~ ~
12.一種電池正極,其特征在于,包括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
13.一種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電池正極。
說明書: 一種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屬于
電池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墨烯/硅電池正極
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0002] 目前鋰電市場蓬勃發(fā)展,其超輕的質(zhì)量,相對高的容量,使得鋰電成為現(xiàn)代電池市場的主流。然而鋰電容量的進一步提升卻是鋰電行業(yè)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下一代能源的關鍵問題。[0003] 近年來,硅基材料極高的容量得到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下一代高容量電池的未來。然而硅基電池具有一個極大的隱患:高膨脹比。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fā)生體積膨脹,嚴重影響電池的穩(wěn)定性、壽命和電池容量保持率。[0004] 石墨烯是21世紀最受歡迎的材料,其高比表面積、極好的導電性以及可改性特征,使得其在電池領域也有著巨大的應用份額。但是純石墨烯基電池的容量也并沒有在現(xiàn)有電池的基礎上有巨大突破,因為其插層特性決定了其容量上限??茖W界將石墨烯和硅進行復合得到了高容量高密度的電池材料,然而其使用方法僅限于實驗室制備,且成本高昂,不適合民用生產(chǎn)。[0005] 為此,急需一種高密度高容量的新一代電池結(jié)構(gòu)設計方案,可以將石墨烯和硅的優(yōu)勢同時發(fā)揮出來,為下一代電池奠定基礎。發(fā)明內(nèi)容[0006]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0007] 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其為石墨烯包覆硅粒子的核殼結(jié)構(gòu);石墨烯殼層為中空褶皺結(jié)構(gòu),厚度為1-10nm;硅粒子的直徑為10nm 3um;石墨烯殼層與硅粒子之間貼合;石墨烯殼~
層具有彈性,可以膨脹收縮以適應硅顆粒的體積膨脹。
[0008] 進一步的,前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中的石墨烯殼層具有孔洞結(jié)構(gòu)。[0009] 本發(fā)明另提供上述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用水合肼蒸汽熏蒸,然后轉(zhuǎn)移到水合肼溶液中還原,得到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
步驟S2,將步驟S1所述的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進行熱處理;
步驟S3,將步驟S2熱處理后的石墨烯微球分散在雙氧水和濃硫酸組成的混合溶液中,靜置,過濾、清洗,然后與硅粉、分散劑一同分散在去離子水和疏水性有機溶劑組成的復合溶液中;取出所述復合溶液上層懸浮的石墨烯復合微球,然后脫水干燥;
步驟S4,將步驟S3脫水干燥后的石墨烯復合微球在反應爐中以2 10℃/min的速度升溫~
到300 600℃;然后以低于10℃/min的速度升溫至1300 1450℃,保溫一段時間后,以500~ ~ ~
2000℃/min的速度加熱到2000℃以上,得到閉合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
[0010] 作為優(yōu)選,步驟S1中所述的熏蒸溫度為10 120℃度,熏蒸時間為1 12h;所述水合~ ~肼溶液的體積分數(shù)為10 60%,所述還原的時間為1 12h。
~ ~
[0011] 進一步的,步驟S2所述的熱處理工藝如下:以10 50℃/min的速度快速升溫到300~ ~400℃,然后以低于10℃/min的速度緩慢升溫到1600 1800℃,保溫一定時間。
~
[0012] 作為優(yōu)選,步驟S3中所述的雙氧水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0 50%,濃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
[0013] 作為優(yōu)選,步驟S3中所述的雙氧水和濃硫酸的體積比1 4:10。~
[0014] 作為優(yōu)選,步驟S3中所述靜置的時間為10 60min。~
[0015] 作為優(yōu)選,步驟S3中的過濾步驟篩選出尺寸在1-10um的石墨烯球。[0016] 作為優(yōu)選,步驟S3中,石墨烯微球、硅粉、分散劑按照質(zhì)量比1:2~20:0.1~0.5分散在去離子水和疏水性有機溶劑組成的復合溶液中,攪拌0.1h以上。疏水性有機溶劑優(yōu)選乙酸乙酯。[0017] 作為優(yōu)選,步驟S3所述的分散劑選自木質(zhì)素、水溶性聚酰亞胺、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種或多種。[0018] 進一步的,還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差速離心法,去掉低密度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0019] 進一步的,還包括以下步驟:將石墨烯/硅復合微球放置于雙氧水溶液中保持一段時間,得到有納米孔洞的石墨烯殼層。[0020] 作為優(yōu)選,雙氧水溶液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數(shù)為20 30%,溫度為50 70℃,保持4 8小時。~ ~ ~
[0021] 基于同樣的發(fā)明構(gòu)思,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包括前述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電池正極。[0022] 基于同樣的發(fā)明構(gòu)思,本發(fā)明提供包括上述電池正極的電池。[0023]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的復合材料為中空褶皺石墨烯微球包裹硅納米和微米粒子,高填充保證了電池材料高的容量。
[0024] 2、本發(fā)明制備方法通過快速熱響應得到了相對封閉的石墨烯內(nèi)褶皺空間,一方面封閉了硅顆粒,使得電池不會出現(xiàn)掉粉以及性能下降現(xiàn)象,另一方面快速熱處理極大的節(jié)約了成本。[0025] 3、本發(fā)明中閉合的褶皺石墨烯微球可以膨脹伸縮以適應硅顆粒的體積膨脹。因為快速熱處理的概念,石墨烯褶皺微球的缺陷并沒有大量愈合,因此石墨烯褶皺微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耐受硅粒子反復的充放電,而不會發(fā)生破損現(xiàn)象,極大的保證了電池充放電的穩(wěn)定性。[0026] 4、石墨烯缺陷和晶體的良好調(diào)整,一方面保證了容量,另一方面保證了充放電速度。附圖說明[0027] 構(gòu)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gòu)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0028] 圖1為實施例1制備的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的SEM圖。[0029] 圖2為實施例1制備的具有中空結(jié)構(gòu)的石墨烯微球圖。[0030] 圖3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充電后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TEM圖。[0031] 圖4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充電后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內(nèi)部納米硅的TEM圖。[0032] 圖5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TEM圖。[0033] 圖6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膨脹后并填充硅的石墨烯復合微球的SEM圖。[0034] 圖7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剖面的SEM圖。[0035] 圖8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的拉曼光譜圖。[0036] 圖9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石墨烯被刻蝕后的表面SEM圖。[0037] 圖10為實施例1充放電過程中已充電和未充電復合微球的共存狀態(tài)。具體實施方式[0038]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0039] 實施例1:本實施例制備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包括如下步驟:
(1)采用尺寸60-100um單層氧化石墨烯,配制0.1mg/mL濃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在200℃條件下噴霧干燥,得到尺寸在2-5um左右的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如圖1所示。
[0040] (2)將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用水合肼蒸汽熏蒸1h,熏蒸溫度為120℃,然后轉(zhuǎn)移到體積分數(shù)為10%的水合肼水溶液中還原時間12h,得到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0041] (3)將步驟(2)得到的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進行如下熱處理:以10℃/min的速度快速升溫到300℃,然后以10℃/min的速度緩慢升溫到1600℃。[0042] (4)將熱處理后的石墨烯微球分散在質(zhì)量分數(shù)為30%的雙氧水和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按照體積比4:10組成的混合溶液中,靜置10min。[0043] 通過步驟(3)和步驟(4),石墨烯微球展開,形成更大的中空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0044] (5)過濾篩選出尺寸在6-10um的石墨烯微球;去離子水清洗后,與硅粉(粒徑200nm)、木質(zhì)素按照質(zhì)量比1:2:0.1分散在去離子水和乙酸乙酯復合溶液中,攪拌1h。
[0045] (6)靜置,石墨烯球和硅粉分層。將得到的溶液上層懸浮的石墨烯復合微球取出,然后脫水干燥。[0046] (7)將脫水干燥后的石墨烯復合微球以2℃/min升溫到300℃;然后10℃/min升溫至1300℃,保持60min;然后500℃/min加熱到2000℃,并維持1s,得到閉合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0047] (8)差速離心法,去掉低密度(無包裹或者少包裹硅顆粒)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0048]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硅粒子的直徑為200nm,殼層石墨烯的厚度為1-4nm;微球閉合。[0049] 從圖6和圖7可以看出,石墨烯球壁具有大量褶皺,石墨烯球壁和硅粒子內(nèi)核緊密貼合。圖8的閉孔開閉前后的拉曼光譜也證實了兩者良好的結(jié)合。[0050] (9)將石墨烯/硅復合微球放置于溫度為60℃、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的雙氧水溶液中保持4h,得到有納米孔洞的石墨烯殼層。如圖9所示,通過掃描電鏡證實了石墨烯表面的孔洞結(jié)構(gòu),表面已經(jīng)構(gòu)建良好的物質(zhì)運輸通道,為電解液的進出提供了通道。[0051] 將本實施例制備得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置于鋰粒子電解液中,復合微球膨脹,將膨脹后的微球進行進一步表征,如圖10所示,微球保持閉合,石墨烯球壁和硅粒子內(nèi)核保持緊密貼合,石墨烯球壁的褶皺密度減少。最終測定,此復合材料的質(zhì)量比容量為800mAh/g。[0052] 實施例2:本實施例制備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包括如下步驟:
(1)采用尺寸60-100um范圍的單層氧化石墨烯,配制濃度為0.01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280℃條件下噴霧干燥,得到尺寸在1-2um的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
[0053] (2)將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用水合肼蒸汽熏蒸12h,熏蒸溫度為10℃,然后轉(zhuǎn)移到體積分數(shù)為60%的水合肼水溶液中還原時間1h,得到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0054] (3)將步驟得到的(2)得到的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進行如下熱處理:以50℃/min的速度快速升溫到400℃,然后以5℃/min的速度緩慢升溫到1800℃;(4)將熱處理后的石墨烯微球分散在質(zhì)量分數(shù)為50%的雙氧水和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按照體積比1:10組成的混合溶液中,靜置60min。
[0055] 通過步驟(3)和(4),石墨烯球展開,形成更大的中空結(jié)構(gòu)。[0056] (5)過濾篩選出尺寸在1-2um的石墨烯微球;去離子水清洗后,石墨烯微球與硅粉(粒徑10nm)、氧化石墨烯按照質(zhì)量比1:20:0.5分散在去離子水和乙酸乙酯復合溶液中,攪拌0.1h。[0057] (6)靜置,石墨烯微球和硅粉分層。將得到的溶液上層懸浮的石墨烯復合微球取出,然后脫水干燥;(7)將脫水干燥后的石墨烯復合微球以10℃/min升溫到600℃;然后以5℃/min升溫至
1450℃,保溫30min;然后以600℃/min加熱到2000℃,并維持5s,得到閉合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
[0058] (8)差速離心法,去掉低密度(無包裹或者少包裹硅顆粒)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0059] 最終測定,此復合材料的質(zhì)量比容量為1300mAh/g。[0060] 實施例3:本實施例制備多孔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包括如下步驟:
(1)采用尺寸40-200um范圍的單層氧化石墨烯,配制濃度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
240℃條件下噴霧干燥,得到尺寸在8-10um的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
[0061] (2)將氧化石墨烯褶皺微球用水合肼蒸汽熏蒸6h,熏蒸溫度為60℃,然后轉(zhuǎn)移到體積分數(shù)為40%的水合肼水溶液中還原時間6h,得到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0062] (3)將步驟(2)得到的還原后的石墨烯微球進行如下熱處理:以40℃/min的速度快速升溫到400℃,然后以5℃/min的速度緩慢升溫到1800℃;(4)將熱處理后的石墨烯微球分散在質(zhì)量分數(shù)為50%的雙氧水和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按照體積比1:30組成的混合溶液中,靜置30min。
[0063] 通過步驟(3)和(4),石墨烯微球展開,形成更大的中空結(jié)構(gòu)。[0064] (5)過濾篩選出尺寸在6-10um的石墨烯微球;去離子水清洗后,與硅粉(粒徑2-3um)、水溶性聚酰亞胺按照質(zhì)量比1:10:0.4分散在去離子水和乙酸乙酯復合溶液中,攪拌
0.1h;
(6)靜置,石墨烯球和硅粉分層。將得到的溶液上層懸浮的石墨烯復合微球取出,然后脫水干燥;
(7)將脫水干燥后的石墨烯復合微球以5℃/min升溫到400℃;然后10℃/min升溫至
1300℃,保溫30min;然后以1000℃/min的速度加熱到2000℃,并維持5s,得到閉合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
[0065] (8)差速離心法,去掉低密度(無包裹或者少包裹硅顆粒)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將得到的石墨烯/硅復合微球放置于溫度為70℃、質(zhì)量濃度為30%的雙氧水溶液中保持4小時,將微球表面和內(nèi)部sp3結(jié)構(gòu)刻蝕掉,得到有納米孔洞的石墨烯微球包裹硅的核殼復合材料。[0066] 最終測定,此復合材料的質(zhì)量比容量為800mAh/g。[0067]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聲明:
“石墨烯/硅復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quán)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