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包括外殼(1),外殼(1)內設置有用于實現超聲波探傷儀的探傷功能的電子元器件(2),所述外殼(1)上設置有與電子元器件(2)相連的顯示屏(11)和控制按鈕(12),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聲波探傷儀還包括有接線結構(3),所述接線結構(3)包括一級接線組件(4)和二級接線組件(5),所述一級接線組件(4)設置在外殼(1)內部且與電子元器件(2)電連接,所述二級接線組件(5)包括依次連接的接線頭(51)、導線(52)和探頭(53),所述外殼(1)上設置有固定塊(13),所述固定塊(13)上設置有供接線頭(51)插入的安裝孔(131),所述接線頭(51)穿過安裝孔(131)后與一級接線組件(4)電連接,所述一級接線組件(4)包括正極接線柱(41)和負極接線柱(42),所述正極接線柱(41)和負極接線柱(42)均與電子元器件(2)固定連接,所述正極接線柱(41)上設置有正電極(43),所述負極接線柱(42)上設置有負電極(44),所述接線頭(51)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均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頭(51)為圓柱狀,所述接線頭(51)靠近導線(52)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段(511),所述安裝孔(131)內壁面設置有與外螺紋段(511)相配合的內螺紋段(13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電極(43)為片狀電極,所述正電極(43)表面沿接線頭(51)的軸線方向形成有截面為半圓形的條狀突起(431),所述條狀突起(431)的凸面朝向正極接線柱(41)設置,所述正電極(43)表面與正極接線柱(41)表面貼合設置且正極接線柱(41)表面開設有與條狀突起(431)配合的凹槽,所述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的形狀相同,且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鏡像設置,所述負極接線柱(42)與正極接線柱(41)鏡像設置,所述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的條狀突起(431)拼合形成供接線頭(51)插入的接線口(45),所述正電極(43)與負電極(44)除條狀突起(431)之外的部分之間設置有屏蔽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頭(51)為片狀,所述接線頭(51)從靠近導線(52)至遠離導線(52)的一端寬度逐漸減小,所述固定塊(13)上的安裝孔(131)對應為長條狀孔,且安裝孔(131)的寬度小于接線頭(51)的最大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電極(43)為片狀電極,所述正電極(43)彎折兩次且分為三段,所述正電極(43)的三段分別為固定段(433)、彈性段(434)和接觸段(435),所述固定段(433)與正極接線柱(41)固定連接并與電子元器件(2)電連接,所述彈性段(434)位于接觸段(435)和固定段(433)之間,所述接線頭(51)插入至固定塊(13)內時,所述接觸段(435)與接線頭(51)表面之間面接觸,所述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的形狀相同,且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鏡像設置,所述負極接線柱(42)與正極接線柱(41)鏡像設置,所述接線頭(51)未插入時,所述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的接觸段(435)的末端之間形成有空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上遠離顯示屏(11)的一面的底部處鉸接有背板(14),所述外殼(1)遠離顯示屏(11)的一面上還鉸接有支撐桿(15),所述支撐桿(15)遠離外殼(1)的一端與背板(14)靠近外殼(1)的一面抵接,所述背板(14)靠近外殼(1)的一面上設置有若干固定突起(141),所述支撐桿(15)遠離外殼(1)的一端與固定突起(141)抵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遠離顯示屏(11)的一面上開設有供支撐桿(15)置入的隱藏槽(16),所述隱藏槽(16)遠離外殼(1)底面的一端內設置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的軸線與外殼(1)底面平行,所述支撐桿(15)遠離背板(14)的一端套設在固定軸外,所述支撐桿(15)為伸縮式,所述支撐桿(15)處于完全收縮狀態(tài)時,所述支撐桿(15)完全位于隱藏槽(16)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4)遠離外殼(1)的邊沿處設置有一級磁吸塊(142),所述外殼(1)頂面的邊沿處設置有二級磁吸塊(17),所述背板(14)旋轉至與外殼(1)的表面貼合時,所述一級磁吸塊(142)和二級磁吸塊(17)之間相互吸引并貼合。
說明書: 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技術領域[0001] 本申請涉及超聲波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背景技術[0002] 超聲波是一種振動頻率大于20KHz以上,超出了人耳聽覺上限的一種聲波,超聲波通常以縱波的方式在彈性介質內傳播,其特點是頻率高、波長短,在一定距離內沿直線傳
播,且具有較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在實際應用中,超聲波常用于超聲波探傷,以快速、無損
傷且精確的進行工件內部多種缺陷的檢測、定位、評估和診斷工作,既可以用于試驗室,也
可用于工程現場。
[0003] 相關技術中,公告號為CN206848217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超聲波探傷儀防強光照射裝置,包括超聲波探傷儀、支撐座、第一固定座、擋光罩、卡位凸起、底座和支
撐腳,所述超聲波探傷儀的內側壁靠近顯示屏一側位置處設置有支撐座,且超聲波探傷儀
的后表面設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支架安裝在軸承的一端,且支架的另一端設置有擋光罩,
所述支撐座的一端設置有卡位凸起,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
設置有支撐腳,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設置第一固定座和支撐架,能便
于使用者調整超聲波探傷儀的擺放角度,設置支撐腳,能使超聲波探傷儀水平放置時更加
穩(wěn)定,設置卡位凸起和支撐座,能對擋光罩進行固定,從而便于使用者看清顯示屏。
[0004]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fā)明人認為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超聲波探傷儀的探頭的接線處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老化,容易導致接線松動,從而使得超聲波探頭接
觸不良,影響超聲波探傷儀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為了解決現有超聲波探傷儀的接線處容易發(fā)生老化而導致接觸不良的問題,本申請?zhí)峁┮环N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
[0006] 本申請?zhí)峁┑囊环N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0007] 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包括外殼,外殼內設置有用于實現超聲波探傷儀的探傷功能的電子元器件,所述外殼上設置有與電子元器件相連的顯示屏和控制按鈕,所
述超聲波探傷儀還包括有接線結構,所述接線結構包括一級接線組件和二級接線組件,所
述一級接線組件設置在外殼內部且與電子元器件電連接,所述二級接線組件包括依次連接
的接線頭、導線和探頭,所述外殼上設置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供接線頭插入的安
裝孔,所述接線頭穿過安裝孔后與一級接線組件電連接,所述一級接線組件包括正極接線
柱和負極接線柱,所述正極接線柱和負極接線柱均與電子元器件固定連接,所述正極接線
柱上設置有正電極,所述負極接線柱上設置有負電極,所述接線頭與正電極和負電極均電
連接。
[0008]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塊的設置可以有效提高一級接線組件和二級接線組件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減少導線受拉扯后導致接線頭與正電極和負電極之間接觸不良的情
況發(fā)生。
[0009] 優(yōu)選的,所述接線頭為圓柱狀,所述接線頭靠近導線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段,所述安裝孔內壁面設置有與外螺紋段相配合的內螺紋段。
[0010]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接線頭和固定塊之間螺紋連接,可以有效提高接線頭在固定塊處的連接穩(wěn)定性,在螺紋安裝的過程中,接線頭需要不斷旋轉,故將接線頭設置為圓
柱狀,可以便于接線頭與正電極和負電極之間接觸穩(wěn)定。
[0011] 優(yōu)選的,所述正電極為片狀電極,所述正電極表面沿接線頭的軸線方向形成有截面為半圓形的條狀突起,所述條狀突起的凸面朝向正極接線柱設置,所述正電極表面與正
極接線柱表面貼合設置且正極接線柱表面開設有與條狀突起配合的凹槽,所述負電極與正
電極的形狀相同,且負電極與正電極鏡像設置,所述負極接線柱與正極接線柱鏡像設置,所
述正電極和負電極的條狀突起拼合形成供接線頭插入的接線口,所述正電極與負電極除條
狀突起之外的部分之間設置有屏蔽層。
[0012]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個條狀突起之間配合后形成接線口,可以便于接線頭的插入安裝,屏蔽層的設置可以降低正電極和負電極之間發(fā)生短路的可能性。
[0013] 優(yōu)選的,所述接線頭為片狀,所述接線頭從靠近導線至遠離導線的一端寬度逐漸減小,所述固定塊上的安裝孔對應為長條狀孔,且安裝孔的寬度小于接線頭的最大寬度。
[0014]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片狀的接線頭需插入安裝至安裝孔內,由于安裝孔的寬度小于接線頭的最大寬度,在接線頭插入安裝的過程中,接線頭與安裝孔的內壁之間不斷
抵緊,從而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有效提高接線頭與安裝塊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
[0015] 優(yōu)選的,所述正電極為片狀電極,所述正電極彎折兩次且分為三段,所述正電極的三段分別為固定段、彈性段和接觸段,所述固定段與正極接線柱固定連接并與電子元器件
電連接,所述彈性段位于接觸段和固定段之間,所述接線頭插入至固定塊內時,所述接觸段
與接線頭表面之間面接觸,所述負電極與正電極的形狀相同,且負電極與正電極鏡像設置,
所述負極接線柱與正極接線柱鏡像設置,所述接線頭未插入時,所述正電極和負電極的接
觸段的末端之間形成有空隙。
[0016]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正電極設置為片狀,且接觸段與接線頭之間的面接觸,可以有效增大接線頭與正電極和負電極之間的接觸面積,彈性段的設置可以使得接觸段與接
線頭之間貼合的更加緊密,從而有效降低接線頭與正電極和負電極之間接觸不良的情況發(fā)
生的可能性。
[0017] 優(yōu)選的,所述外殼上遠離顯示屏的一面的底部處鉸接有背板,所述外殼遠離顯示屏的一面上還鉸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遠離外殼的一端與背板靠近外殼的一面抵接,所
述背板靠近外殼的一面上設置有若干固定突起,所述支撐桿遠離外殼的一端與固定突起抵
接。
[0018]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該種超聲波探傷儀工作時,可以將背板打開,并將支撐桿撐起與固定突起抵緊,則可以將超聲波探傷儀平穩(wěn)的放置于平面上,減少該種超聲波探
傷儀在工作時發(fā)生翻到的可能性。
[0019] 優(yōu)選的,所述外殼遠離顯示屏的一面上開設有供支撐桿置入的隱藏槽,所述隱藏槽遠離外殼底面的一端內設置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的軸線與外殼底面平行,所述支撐桿
遠離背板的一端套設在固定軸外,所述支撐桿為伸縮式,所述支撐桿處于完全收縮狀態(tài)時,
所述支撐桿完全位于隱藏槽內。
[0020]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隱藏槽的設置可以便于伸縮式的支撐桿收納于隱藏槽內,從而便于背板收納后與外殼的表面貼合設置,從而減少該種超聲波探傷儀在收納后的
占用體積。
[0021] 優(yōu)選的,所述背板遠離外殼的邊沿處設置有一級磁吸塊,所述外殼頂面的邊沿處設置有二級磁吸塊,所述背板旋轉至與外殼的表面貼合時,所述一級磁吸塊和二級磁吸塊
之間相互吸引并貼合。
[0022]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背板處于收納狀態(tài)并于外殼的表面之間貼合時,一級磁吸塊和二級磁吸塊之間相互吸引,可以使得背板與外殼之間不易發(fā)生相互脫離的情況。
[0023] 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0024] 1.通過固定塊、一級接線組件和二級接線組件的設置,能夠起到提高接線穩(wěn)定性的效果;
[0025] 2.通過背板和支撐桿的設置,能夠起到提高該種超聲波探傷儀放置穩(wěn)定性的效果。
附圖說明[0026]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1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0027] 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圖。[0028] 圖3是圖2中B部的放大示意圖。[0029]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1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的整體結構的背面的示意圖。
[0030]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2的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0031] 圖6是圖5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圖。[0032] 圖7是圖6中D部的放大示意圖。[0033] 附圖標記說明,1、外殼;11、顯示屏;12、控制按鈕;13、固定塊;131、安裝孔;132、內螺紋段;14、背板;141、固定突起;142、一級磁吸塊;15、支撐桿;16、隱藏槽;17、二級磁吸塊;
2、電子元器件;3、接線結構;4、一級接線組件;41、正極接線柱;42、負極接線柱;43、正電極;
431、條狀突起;433、固定段;434、彈性段;435、接觸段;44、負電極;45、接線口;5、二級接線
組件;51、接線頭;511、外螺紋段;52、導線;53、探頭。
具體實施方式[0034] 以下結合附圖1?7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35]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0036] 實施例1:[0037] 參照圖1和圖2,一種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包括外殼1,外殼1內設置有用于實現超聲波探傷儀的探傷功能的電子元器件2,外殼1上設置有與電子元器件2相連的顯示屏
11和控制按鈕12,超聲波探傷儀還包括有接線結構3,接線結構3包括一級接線組件4和二級
接線組件5,一級接線組件4設置在外殼1內部且與電子元器件2電連接。
[0038] 參照圖2和圖3,一級接線組件4包括正極接線柱41和負極接線柱42,正極接線柱41和負極接線柱42均與電子元器件2固定連接,正極接線柱41上設置有正電極43,負極接線柱
42上設置有負電極44,二級接線組件5包括依次連接的接線頭51、導線52和探頭53,外殼1上
設置有固定塊13,固定塊13上設置有供接線頭51插入的安裝孔131,接線頭51穿過安裝孔
131后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均電連接。
[0039] 參照圖2和圖3,正電極43為片狀電極,正電極43表面沿接線頭51的軸線方向形成有截面為半圓形的條狀突起431,條狀突起431的凸面朝向正極接線柱41設置,正電極43表
面與正極接線柱41表面貼合設置且正極接線柱41表面開設有與條狀突起431配合的凹槽,
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的形狀相同,且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鏡像設置,負極接線柱42與正極
接線柱41鏡像設置,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的條狀突起431拼合形成供接線頭51插入的接線
口45,正電極43與負電極44除條狀突起431之外的部分之間設置有屏蔽層(圖中未示出)。接
線頭51為圓柱狀,接線頭51靠近導線52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段511,安裝孔131內壁面設置
有與外螺紋段511相配合的內螺紋段132。接線頭51和固定塊13之間螺紋連接,可以有效提
高接線頭51在固定塊13處的連接穩(wěn)定性,在螺紋安裝的過程中,接線頭51需要不斷旋轉,故
將接線頭51設置為圓柱狀,可以便于接線頭51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之間接觸穩(wěn)定。
[0040] 參照圖1和圖4,外殼1上遠離顯示屏11的一面的底部處鉸接有背板14,外殼1遠離顯示屏11的一面上還鉸接有支撐桿15,支撐桿15遠離外殼1的一端與背板14靠近外殼1的一
面抵接,背板14靠近外殼1的一面上設置有若干固定突起141,支撐桿15遠離外殼1的一端與
固定突起141抵接。背板14遠離外殼1的邊沿處設置有一級磁吸塊142,外殼1頂面的邊沿處
設置有二級磁吸塊17,背板14旋轉至與外殼1的表面貼合時,一級磁吸塊142和二級磁吸塊
17之間相互吸引并貼合。當背板14處于收納狀態(tài)并于外殼1的表面之間貼合時,一級磁吸塊
142和二級磁吸塊17之間相互吸引,可以使得背板14與外殼1之間不易發(fā)生相互脫離的情
況。
[0041] 參照圖1和圖4,外殼1遠離顯示屏11的一面上開設有供支撐桿15置入的隱藏槽16,隱藏槽16遠離外殼1底面的一端內設置有固定軸,固定軸的軸線與外殼1底面平行,支撐桿
15遠離背板14的一端套設在固定軸外,支撐桿15為伸縮式,支撐桿15處于完全收縮狀態(tài)時,
支撐桿15完全位于隱藏槽16內。隱藏槽16的設置可以便于伸縮式的支撐桿15收納于隱藏槽
16內,從而便于背板14收納后與外殼1的表面貼合設置,從而減少該種超聲波探傷儀在收納
后的占用體積。
[0042] 實施例1的實施原理為:固定塊13的設置可以有效提高一級接線組件4和二級接線組件5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減少導線52受拉扯后導致接線頭51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之間
接觸不良的情況發(fā)生。接線頭51和固定塊13之間螺紋連接,可以有效提高接線頭51在固定
塊13處的連接穩(wěn)定性,在螺紋安裝的過程中,接線頭51需要不斷旋轉,故將接線頭51設置為
圓柱狀,可以便于接線頭51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之間接觸穩(wěn)定。兩個條狀突起431之間配
合后形成接線口45,可以便于接線頭51的插入安裝,屏蔽層的設置可以降低正電極43和負
電極44之間發(fā)生短路的可能性。
[0043] 實施例2[0044] 參照圖5和圖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一級接線組件4和二級接線組件5的結構不同。
[0045] 參照圖6和圖7,接線頭51為片狀,接線頭51從靠近導線52至遠離導線52的一端寬度逐漸減小,固定塊13上的安裝孔131對應為長條狀孔,且安裝孔131的寬度小于接線頭51
的最大寬度。正電極43為片狀電極,正電極43彎折兩次且分為三段,正電極43的三段分別為
固定段433、彈性段434和接觸段435,固定段433與正極接線柱41固定連接并與電子元器件2
電連接,彈性段434位于接觸段435和固定段433之間,接線頭51插入至固定塊13內時,接觸
段435與接線頭51表面之間面接觸,負電極44與正電極43的形狀相同,且負電極44與正電極
43鏡像設置,負極接線柱42與正極接線柱41鏡像設置,接線頭51未插入時,正電極43和負電
極44的接觸段435的末端之間形成有空隙。
[0046] 實施例2的實施原理為:片狀的接線頭51需插入安裝至安裝孔131內,由于安裝孔131的寬度小于接線頭51的最大寬度,在接線頭51插入安裝的過程中,接線頭51與安裝孔
131的內壁之間不斷抵緊,從而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有效提高接線頭51與安裝塊之間的
連接穩(wěn)定性。正電極43設置為片狀,且接觸段435與接線頭51之間的面接觸,可以有效增大
接線頭51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之間的接觸面積,彈性段434的設置可以使得接觸段435與
接線頭51之間貼合的更加緊密,從而有效降低接線頭51與正電極43和負電極44之間接觸不
良的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
[0047] 以上均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申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
聲明:
“接線穩(wěn)固的超聲波探傷儀”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