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2.地下水循環(huán)井(gcw)技術起源于德國,應用于歐洲和美國的污染場地原位修復。目前國內對此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剛剛起步。gcw技術是在同一座地下水井的不同深度上同時進行抽水和注水,在含水層內可形成即具有垂直方向也具有水平方向的三維流場,在此強制形成的流場作用下,溶解于地下水中和吸附于土壤孔隙中的污染物會隨水流被不斷循環(huán)到處理單元被去除。gcw與抽除處理和原位曝氣修復技術相比具有修復速度快、單井修復面積大、不改變地下水位和流向、不易產生拖尾的優(yōu)點。但其設計和建造的復雜度較高,目前在國內的應用還很少。
3.gcw井多采用單井結構,根據(jù)具體循環(huán)動力或修復方式的選擇,又可分為單層井和雙層井結構。通常gcw井內需要安裝較多的循環(huán)或處理設備,所需井體的尺寸大,井徑通常大于300mm,最大可達1m。且井體結構復雜,每座井至少有兩個篩段,多的可為4、5個,填料時需要分層控制不同類型填料的厚度。因此單井gcw井的建造費用較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發(fā)明將單井拆分為雙井,并將單井的功能分配給雙井,這樣就降低了每座井設計和建造的難度,相應的降低了整體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4.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能帶有設計和建造簡單,維護方便的技術效果。
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抽水井和注水井,所述抽水井包括抽水壁管和抽水篩管,所述注水井包括注水壁管和注水篩管,所述抽水篩管的埋入深度大于注水篩管的埋入深度,且注水篩管位于地下水飽和層,所述抽水井和注水井的上端分別固定連接有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且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之間固定安裝有處理單元,所述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抽水管和注水管,且抽水管和注水管分別貫穿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后伸入抽水篩管和注水篩管內,所述處理單元的輸入和輸出端分別連與抽水管和注水管固定連接。
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抽水井蓋上固定安裝有曝氣管和抽氣管,所述曝氣管和抽氣管分別貫穿抽水井蓋后延伸入抽水井內,且曝氣管的下端靠近抽水井的井底設置,抽氣管的下端靠近抽水井的井口設置。
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抽水井的內壁靠近上端處固定連接有尾氣吸附單元,所述尾氣吸附單元內填充有揮發(fā)新有機物吸填料,且尾氣吸附單元內設置有曝氣管固定座和抽水管固定座,所述曝氣管固定座和抽水管固定座分別與曝氣管和抽水管相匹配。
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處理單元包括抽水泵、地下水吸附箱
和光催反應箱,且抽水泵、地下水吸附箱和光催反應箱的輸入端和輸出端頭尾依次相連,所述地下水吸附箱內插設有凈化芯,且凈化芯位于地下水吸附箱內腔中的一段上固定連接有污水吸附芯,所述光催反應箱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有光催化反應網(wǎng),且光催化反應網(wǎng)上端涂覆有tio2光催化劑。
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光催反應箱的上端設置有透明隔板,且光催反應箱上蓋有紫外線燈箱。
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抽水管和注水管的下端均固定連接有防堵器,所述防堵器為內部填充有濾芯的柱形結構。
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曝氣管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曝氣頭,且曝氣頭貼近抽水井的井底設置。
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抽水井和注水井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5m,且抽水篩管和注水篩管之間的距離為3~20m。
1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雙井的gcw井的結構更為簡單,每座井僅由一段可透水的篩管和一段不透水的壁管組成。設計簡單、材料易得,通用性強,有效降低了建造費用。
15.2、雙井分擔了單井的功能,因此每座井的負荷強度變小,井徑可以較同樣循環(huán)量的單井減小,可降到60~85%。
16.3、每座井的功能更為單一,省去了阻隔器,將處理單元外置方便了循環(huán)處理系統(tǒng)的安裝和維修,進一步降低了地下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建造和維護費用。
附圖說明
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剖視圖;
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處理單元的正剖視圖;
20.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尾氣吸附單元的俯剖視圖。
21.其中:1、抽水井;2、注水井;3、抽水壁管;4、抽水篩管;5、注水壁管;6、注水篩管;7、抽水井蓋;8、注水井蓋;9、曝氣頭;10、曝氣管;11、空壓機;12、抽氣管;13、抽氣泵;14、尾氣吸附單元;15、處理單元;16、抽水泵;17、地下水吸附箱;18、光催反應箱;19、防堵器;20、凈化芯;21、污水吸附芯;22、光催化反應網(wǎng);23、透明隔板;24、紫外線燈箱;25、抽水管;26、注水管;27、曝氣管固定座;28、抽水管固定座;29、揮發(fā)新有機物吸填料。
具體實施方式
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全部?;趯嵤┓绞街械膶嵤├绢I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yè)途徑得到。
23.實施例:
24.如圖1
?
4所示,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抽水井1和注水井2,抽水井1包括抽水壁管3和抽水篩管4,注水井2包括注水壁管5和注水篩管6,抽水篩管4的埋入深度大于注水篩管6的埋入深度,且注水篩管6位于地下水飽和層,抽水井1和注水井2的上端分別固定連接有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且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之間固定安裝有處理單元15,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且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分別貫穿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后伸入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內,處理單元15的輸入和輸出端分別連與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固定連接。
25.通過抽水井1和注水井2組成了地下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且將處理單元15設置在地面,在抽水篩管4內抽水,注水篩管6內注水,由于抽水井1和注水井2之間距離不同,因此不需要阻隔器,每座井僅由一段可透水的篩管和一段不透水的壁管組成。設計簡單、材料易得,通用性強,方便設計和制造,并且方便了長時間使用后的維護。
26.在其他實施例中,抽水井蓋7上固定安裝有曝氣管10和抽氣管12,曝氣管10和抽氣管12分別貫穿抽水井蓋7后延伸入抽水井1內,且曝氣管10的下端靠近抽水井1的井底設置,抽氣管12的下端靠近抽水井1的井口設置;通過空壓機11和抽氣泵13的配合能夠將抽水井1井底的地下水進行曝氣處理,有效除脫揮發(fā)性有機物,提高對地下水的凈化效果。
27.在其他實施例中,抽水井1的內壁靠近上端處固定連接有尾氣吸附單元14,尾氣吸附單元14內填充有揮發(fā)性有機物吸填料29,且尾氣吸附單元14內設置有曝氣管固定座27和抽水管固定座28,曝氣管固定座27和抽水管固定座28分別與曝氣管10和抽水管25相匹配;通過揮發(fā)性有機物吸填料29在抽水井1內直接吸附除脫的揮發(fā)性有機物,能夠避免污染物直接被排放到空氣中,靠近井口處的設置也方便了尾氣吸附單元14的維護和更換。
28.在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包括抽水泵16、地下水吸附箱17和光催反應箱18,且抽水泵16、地下水吸附箱17和光催反應箱18的輸入端和輸出端頭尾依次相連,地下水吸附箱17內插設有凈化芯20,且凈化芯20位于地下水吸附箱17內腔中的一段上固定連接有污水吸附芯21,光催反應箱18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有光催化反應網(wǎng)22,且光催化反應網(wǎng)22上端涂覆有tio2光催化劑,通過凈化芯20內的污水吸附芯21能夠將地下水進行吸附凈化,并且污水吸附芯21能夠根據(jù)污染物的不同針對性的替換,提高污水凈化效果,通過光催化反應網(wǎng)22上的tio2光催化劑能夠在處理單元15接受光照時通過紫外線催化去除地下水中的四氯化碳,進一步提高了地下水的凈化效果。
29.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催反應箱18的上端設置有透明隔板23,且光催反應箱18上蓋有紫外線燈箱24;光催反應箱18能夠在自然光線充足時直接裸露,利用自然光線,更加節(jié)能環(huán)保。
30.在其他實施例中,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的下端均固定連接有防堵器19,防堵器19為內部填充有濾芯的柱形結構;通過防堵器19避免大顆粒雜物堵塞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保證了處理單元15的正常運轉。
31.在其他實施例中,曝氣管10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曝氣頭9,且曝氣頭9貼近抽水井1的井底設置;通過曝氣頭9分散曝氣管10泵入的空氣,提高了曝氣效果,從而提高了的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除脫效率。
32.在其他實施例中,抽水井1和注水井2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5m,且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之間的距離為3~20m;抽水井1和注水井2間距過小,在建造的時候相互影響,容易
形成聯(lián)通,導致在運行時出現(xiàn)短流,間距過大則抽水與注水流場結合不到一起,無法形成循環(huán),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的深度須為深、淺不同,否則只能形成水平流場而無法形成垂直流場,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之間的距離過小,所形成流場的影響半徑小,修復范圍小,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之間的距離過大,則所形成流場的循環(huán)速度慢,修復周期長。
33.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技術特征:
1.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抽水井(1)和注水井(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1)包括抽水壁管(3)和抽水篩管(4),所述注水井(2)包括注水壁管(5)和注水篩管(6),所述抽水篩管(4)的埋入深度大于注水篩管(6)的埋入深度,且注水篩管(6)位于地下水飽和層,所述抽水井(1)和注水井(2)的上端分別固定連接有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且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之間固定安裝有處理單元(15),所述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且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分別貫穿抽水井蓋(7)和注水井蓋(8)后伸入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內,所述處理單元(15)的輸入和輸出端分別連與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固定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蓋(7)上固定安裝有曝氣管(10)和抽氣管(12),所述曝氣管(10)和抽氣管(12)分別貫穿抽水井蓋(7)后延伸入抽水井(1)內,且曝氣管(10)的下端靠近抽水井(1)的井底設置,抽氣管(12)的下端靠近抽水井(1)的井口設置。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1)的內壁靠近上端處固定連接有尾氣吸附單元(14),所述尾氣吸附單元(14)內填充有揮發(fā)新有機物吸填料(29),且尾氣吸附單元(14)內設置有曝氣管固定座(27)和抽水管固定座(28),所述曝氣管固定座(27)和抽水管固定座(28)分別與曝氣管(10) 和抽水管(25)相匹配。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單元(15)包括抽水泵(16)、地下水吸附箱(17)和光催反應箱(18),且抽水泵(16)、地下水吸附箱(17)和光催反應箱(18)的輸入端和輸出端頭尾依次相連,所述地下水吸附箱(17)內插設有凈化芯(20),且凈化芯(20)位于地下水吸附箱(17)內腔中的一段上固定連接有污水吸附芯(21),所述光催反應箱(18)的內腔底部固定連接有光催化反應網(wǎng)(22),且光催化反應網(wǎng)(22)上端涂覆有tio2光催化劑。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反應箱(18)的上端設置有透明隔板(23),且光催反應箱(18)上蓋有紫外線燈箱(24)。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25)和注水管(26)的下端均固定連接有防堵器(19),所述防堵器(19)為內部填充有濾芯的柱形結構。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10)的下端固定安裝有曝氣頭(9),且曝氣頭(9)貼近抽水井(1)的井底設置。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1)和注水井(2)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5m,且抽水篩管(4)和注水篩管(6)之間的距離為3~20m。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抽水井和注水井,所述抽水井包括抽水壁管和抽水篩管,所述注水井包括注水壁管和注水篩管,所述抽水篩管的埋入深度大于注水篩管的埋入深度,且注水篩管位于地下水飽和層,所述抽水井和注水井的上端分別固定連接有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且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之間固定安裝有處理單元,所述抽水井蓋和注水井蓋上分別固定安裝有抽水管和注水管,雙井的GCW井的結構更為簡單,每座井僅由一段可透水的篩管和一段不透水的壁管組成。設計簡單、材料易得,通用性強,有效降低了建造費用。有效降低了建造費用。有效降低了建造費用。
技術研發(fā)人員:梁信 李娜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蘇眾川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4.28
技術公布日:2021/11/28
聲明:
“雙井式地下循環(huán)水處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