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功能高分子材料,特別是微波驅動型互穿網絡形狀記憶聚合物的制備方法。以PAA為交聯(lián)結構、PVA互穿在交聯(lián)網絡結構中并與SiC形成的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其中對微波具有良好吸收性能的SiC經一端帶有雙鍵的硅烷偶聯(lián)劑改性,使無機粒子表面引入雙鍵,從而可以引發(fā)單體在其表面聚合。AA在分散有改性SiC的PVA水溶液中通過原位聚合用雙丙烯酰胺類交聯(lián)劑交聯(lián)形成網絡結構,形成PVA互穿PAA的聚合物網絡(PVA/PAA)納米復合材料。本發(fā)明涉及到的復合材料在微波輻照下能表現良好的形狀記憶特性,回復過程不需要預熱,響應時間短,回復速度快。
本發(fā)明涉及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石墨烯改性支撐環(huán)及其制備方法。按重量份計,其制備原料至少包括:聚氧亞甲基105?150份、表面處理劑1?3份、碳纖維15?25份、填料1?5份、增塑劑2?6份、石墨烯5?10份、彈性體5?8份。本發(fā)明通過氧化石墨烯和碳纖維對支撐環(huán)進行改性,有效地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熱穩(wěn)定性能、摩擦性能和剛性,使得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具有良好的工業(yè)化應用前景和市場價值,值得推廣。
本發(fā)明涉及電磁防護和熱管理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碳納米復合薄膜的制備方法及用途,將碳納米復合薄膜先將聚氨酯單體與碳納米管混合,通過原位聚合反應獲得復合材料,極大地提高了碳納米管的分散性,使復合材料中碳納米管的含量大大增加,顯著地提升了復合材料的導熱、導電及電磁屏蔽性能。采用涂料涂覆方式成膜,所制備的薄膜厚度?。?0?100μm),為自支撐的薄膜,使用過程無需載體,適用于柔性電子器件。所制備的復合薄膜具有較高的熱導率和電導率,可同時作為熱界面材料及電磁屏蔽材料使用,可節(jié)省更多空間。生產過程環(huán)保,不會對人體和環(huán)境造成危害。
本發(fā)明一種利用大塑性變形工藝制備富鋁金屬間化合物增強體預制塊的方法,屬于鋁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解決經球磨后的復合粉末表面氧化膜影響其與熔體潤濕問題,提供一種通過大塑性形變形方式,使經球磨后預壓成塊的復合粉末預制塊經過強烈變形,使復合粉末表面氧化膜破碎,改善復合粉末與熔體潤濕性和反應性;用攪拌法制備鋁基復合材料用復合粉末增強體預制塊在加入鋁熔體后更易分散,增強顆粒和鋁熔體潤濕性好,在常規(guī)熔煉溫度下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界面和力學性能。
本發(fā)明屬于納米二氧化鈦制備方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目前制備方法制得的二氧化鈦光催化性能差、光降解周期長,降解率低的問題。本發(fā)明一種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納米二氧化鈦的制備方法,取苧麻纖維或苧麻纖維羧甲基纖維素與鈦酸丁酯、二甲基亞砜、無水乙醇在室溫下超聲反應,超聲結束后在室溫下于空氣中放置8?20h陳化,之后進行抽濾、無水乙醇洗滌并在60?70℃下干燥5?10h,即制得納米二氧化鈦/苧麻纖維復合材料或納米二氧化鈦/苧麻纖維羧甲基纖維素復合材料,然后將該復合材料在200~1000℃,升溫速率為200℃/h的空氣氣氛中焙燒0.5~3h得到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納米二氧化鈦。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快速治理酸性礦坑水的方法及由酸性礦坑水制備的吸附劑,處理方法如下:(1)過濾去除酸性礦坑水中懸浮物;(2)向酸性礦坑水中加入天然沸石攪拌,使沸石充分吸附水中的鐵離子/亞鐵離子;(3)向步驟(2)所得體系中加入氧化劑,沸石表面出現棕黃色固體,溶液的紅棕色逐漸變淺;(4)靜置一段時間后固液分離,治理后的液體呈無色透明狀。在處理過程中得到高比表面積的新型復合材料施氏礦物/沸石復合材料,對AMD中鐵、錳和硫酸根離子的去除率分別為60~98%、30~40%和10~25%。該方法在回收AMD中有價值金屬的同時獲得新型復合材料,實現對AMD的原位治理,符合低碳環(huán)保理念,操作簡單,便于大規(guī)模推廣。
本發(fā)明屬于石墨烯的橡膠復合材料制備領域,具體是一種綠色高效一步法還原并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可控交聯(lián)天然橡膠及其精簡制備工藝,本發(fā)明以水溶性硫化物作為氧化石墨烯的還原劑與改性劑,采用綠色高效的一步法還原并硫化物有機改性氧化石墨烯,然后將得到的硫化物改性還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到天然膠乳中,利用水相協(xié)同聚沉工藝制備得到石墨烯母膠并最終制得以還原氧化石墨烯上負載的硫化物為主要交聯(lián)點的性能優(yōu)異的可控交聯(lián)石墨烯改性天然橡膠復合材料。本發(fā)明制備的改性還原氧化石墨烯粒子能夠有效提升填充天然橡膠復合材料的交聯(lián)密度以及結合膠含量,從而改善天然橡膠制品的導熱性能、力學性能和耐磨損性能。
本發(fā)明涉及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陽極電極片以及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池陽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包括PDDA、氯化鈉以及石墨烯的原材料進行共混,其中,按原材料的質量百分比計,PDDA的添加量占原材料總質量的4.5wt%?6.5wt%,氯化鈉的添加量與石墨烯添加量的比值為2:1。本發(fā)明通過簡單的共混即可實現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制備方法簡單方便,容易操作,且得到石墨烯復合材料應用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時,可以保證其能具有較大的輸出功率密度和電流密度,同時,本發(fā)明提供的制備方法可以應用于PDDA?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大批量生產,從而有利于石墨烯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推廣應用。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改性碳纖維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退絲集線,選取原絲,分束后將新絲與舊絲使用耐熱纖維連接,并且架設于集線板上;步驟b、初干燥,將集線板連同原絲送入干燥設備內干燥,消除原絲中含有的水分;步驟c、預氧化;步驟d、炭化;步驟e、電解氧化改性;步驟f、浸泡改性。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采用電解氧化的方式,對碳纖維表面進行改性,在碳纖維的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團,增加了碳纖維表面的碳氧鍵,提高在復合過程中與復合材料表面接觸的緊密度,提高合成復合材料的增減剪切強度;2、提高結合面的界面結合力,從而提高碳纖維與樹脂基材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抗沖擊強度。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支化網絡結構的聚乙烯胺膜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膜是由聚乙烯亞胺修飾的埃洛石管復合材料和聚乙烯胺基質所構成,其中,聚乙烯亞胺修飾的埃洛石管復合材料和聚乙烯胺基質的質量比為(0.1?5.0):100。本發(fā)明首先采用靜電自組裝技術將支化網絡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負載到埃洛石納米管上,然后將聚乙烯亞胺修飾的埃洛石納米管復合材料與聚乙烯胺共混得到鑄膜液,并涂覆到微孔濾膜的表面制得具有支化網絡結構的聚乙烯胺功能膜,該功能膜的厚度為1?100μm。本發(fā)明中聚乙烯亞胺修飾的埃洛石納米管能夠降低聚乙烯胺分子鏈的結晶;具有支化網絡結構的改性埃洛石納米管均勻分散在聚乙烯胺膜中,為CO2提供快速傳遞通道。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霍普金森拉桿試件的夾持裝置及實驗方法,屬于沖擊動力學實驗領域。該實驗裝置配對使用,轉接頭一端與入射桿或透射桿螺紋連接,螺紋間隙用生料帶填充,從而避免沖擊波對連接螺紋的破壞;轉接頭另一端開方形槽與扁平試件連接;與試件配合的方形槽平面加工成微小的鋸齒狀以增大夾持時的摩擦力,轉接頭外緣加工有錐螺紋與螺母配合,使用過程中通過螺母旋入,從而提供垂直于槽面的夾持力。本發(fā)明能夠很好的避免復合材料不容易加工螺紋以及高強度膠粘結過程中不均勻的問題,研究了纖維復合材料在動態(tài)拉伸下的連接方式,為研究纖維復合材料在動態(tài)拉伸下的本構關系奠定有力的基礎。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一體化模鍛成型工藝,制備鋁基復合材料;將熔融成液相的金屬倒入容置液態(tài)鋁基復合材料的空腔內,液態(tài)金屬液填充T型件軸線垂直的圓柱體,在第一壓力下進行液態(tài)填充,沖頭壓力小于或等于壓在左滑塊、右滑塊上的液壓活塞,沖頭加載速度為15mm/s,沖頭加載完成后保壓20s,鋁基復合材料凝固后在第二壓力下繼續(xù)加載沖頭,使已凝固的金屬部分推動所述的左滑塊、右滑塊向外移動,所述的左滑塊、右滑塊到達設定位置后,停止沖頭加載,通過塑性變形完成兩個軸線水平不等徑地圓柱部分的成形;其中,第一壓力小于第二壓力。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銅基氧化石墨烯碳刷,該銅基氧化石墨烯碳刷采用銅基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制成,所述銅基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由重量比為20?25%的骨料和重量比為75?80%的粉料組成。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銅基氧化石墨烯碳刷不僅具有較好的換向性能和自潤滑性,而且對換向器的磨損小,從而有效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實用性好,此外,上述制備方法對設備要求低、操作簡便、制得的碳刷中銅基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增強體分散性好。
無模輥壓塑形成型工藝涉及快速成型領域和樹脂基復合材料成型領域,是一種用塑形板成型機將塑形板加工成具有預定形狀的塑形板制品,然后用噴射成型技術和真空袋壓技術對塑形板制品進行加固,進而獲得復合材料加固塑形板制品的成型工藝。在生產少量樹脂基復合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產品具有優(yōu)勢。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超輕的軸向磁場輪轂電機,包括外轉子結構及定子結構,所述外轉子結構包括環(huán)狀機架及設置在所述環(huán)狀機架兩側的轉子盤,所述轉子盤與所述環(huán)狀機架圍成一容納腔,所述定子結構設置在所述容納腔內,其中,所述環(huán)狀機架、所述轉子盤及所述定子結構中的至少一種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比重小、強度高及抗腐蝕等優(yōu)良特性,這樣當輪轂電機中的某些部件,例如上述環(huán)狀機架、轉子盤及定子結構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時,能夠大幅度降低輪轂電機的重量。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初生薄膜、聚丙烯腈薄膜、聚丙烯腈基碳薄膜。主要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初生薄膜是將聚丙烯腈溶液形成薄膜狀的液流后,再對薄膜狀的液流進行成形處理后得到的薄膜;其中,所述初生薄膜的橫截面形狀大致為長方形;初生薄膜的橫截面寬度與橫截面厚度之比大于50。本發(fā)明主要用于制備出薄膜狀的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即聚丙烯腈基碳薄膜;以該聚丙烯腈基碳薄膜作為增強相時,不僅能顯著提高增強相在復合材料中的比例,且增強相在復合材料中能分布均勻,進而提高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性能。
本實用新型屬于復合材料制備及無損監(jiān)測領域,具體涉及內植FBG傳感器的拉擠成型板材接頭封裝裝置。該裝置包括引線保護裝置、金屬保護殼體、光纖引線保護套管、熱縮套管、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以及FC/APC接口光纖跳線,有效的解決內植FBG傳感器的復合材料板材光纖引線在復合材料截面處容易脆斷的問題,該光纖引線保護裝置結構緊湊,安裝及操作工藝簡單,能夠保證光纖光柵傳感系統(tǒng)的結構完整性,為工程施工過程提供極大的便利,并且由于將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封裝在引線保護裝置中,可以有效避免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埋入復合材料板材中所導致的板材力學性能損失。能準確測定環(huán)境溫度變化并消除環(huán)境溫度對光纖光柵應變傳感器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石墨烯高耐磨輸送帶,解決了現有的輸送帶長期使用容易斷裂的問題,其包括基層,所述基層頂端安裝有耐磨組件,耐磨組件頂端安裝有上覆蓋層,上覆蓋層頂端均勻固定有凸條,凸條兩端均固定有傾斜端面,凸條之間固定有溝槽,所述基層包括高彈性聚乙稀纖維網格層、下石墨烯/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層和上石墨烯/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層。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設計合理,在基層的下石墨烯/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層和上石墨烯/丁苯橡膠復合材料層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石墨烯,可提高基層膠料的抗撕裂性能和耐磨性能,有利于延長輸送帶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綠色建筑節(jié)能復合墻體,包括墻體,所述墻體的右側安裝有復合材料層,所述墻體靠近復合材料層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滑槽的內壁滑動安裝有移動板,所述固定柱靠近頂部的表面通過轉動機構轉動連接有內螺紋套筒,所述安裝支架靠近兩端的表面均開設有與定位塊相適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內壁與定位塊的表面抵接。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等結構的配合,解決了現有的墻體功能比較單一,保溫、隔音效果較差,而為了達到墻體隔音、保溫等效果,需要在墻體上安裝復合材料,而現在復合材料的安裝和拆卸較為繁瑣,費時費力,且固定效果不佳,給使用帶來了不便的問題。
本發(fā)明屬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多巴胺為橋梁制備氧化石墨烯接枝玄武巖纖維多尺度增強體的方法。本發(fā)明所述的以多巴胺為橋梁制備氧化石墨烯接枝玄武巖纖維多尺度增強體的方法,采用表面接枝的方法,將多巴胺包覆在玄武巖纖維表面,成功將氧化石墨烯接枝到到了玄武巖纖維表面,制備了玄武巖纖維復合結構的多尺度增強體。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后,玄武巖纖維浸潤性顯著提高,粗糙度明顯增加,有利于提高其與復合材料中基體之間的界面相容性,可以有效緩解應力集中,抑制復合材料界面破壞,從而提高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
有機錫官能化周期性介孔有機硅(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PMOs)的制備屬于物理化學和材料化學的范疇,其特征在于采用(MeO)2ClSi(CH2)3SnCl3、表面活性劑、含有機橋聯(lián)基團的硅烷和正硅酸乙酯(TEOS)為混合硅源,在酸性條件下,原位合成出有機錫官能化的PMOs復合材料,所制復合材料具有機錫分布均勻、負載量高、比表面大和孔道分布均一等特點。該方法不僅可將有機錫有效固載于PMOs材料上,而且同時豐富有機—無機介孔材料的制備種類,制備非均相有機錫催化劑,為進一步調變PMOs的表面性能,反應性能及體相性能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分子篩復合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催化劑包括石墨烯和分子篩,二者的質量配比為:石墨烯:5%~40%;分子篩:60%~95%;所得復合材料具有準二維片層結構,單片層的面積與厚度之比大于100?微米,分子篩在石墨烯表面負載均勻,介孔的直徑在2~30?nm。制備方法為:首先把石墨烯、硅源、鋁源和表面活性劑混合,然后分離出含石墨烯部分,再進行晶化處理,最后進行純化和除去表面活性劑。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介孔石墨烯/分子篩復合材料作為固體酸催化劑具有加強的催化活性,用于CBG、EHB反應中,可明顯提高產物的產率和可重復使用性且不降低催化活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一種表面合金化陶瓷及制備方法涉及到陶瓷表面改性技術和復合材料制備領域。其特征在于是利用本發(fā)明方法設計的復合靶,在加弧輝光爐中對普通陶瓷進行表面合金化,復合靶由活性金屬鈦(或鋯、鉿)和其它所需金屬材料(如鐵、鉻、鎳、錳、鉬、銅、鋁、銀等)一種或幾種按一定比例機械組合,復合靶在電弧熱的作用下蒸發(fā)或熔化,金屬離子在高電場的作用下高速撞擊在陶瓷表面。其優(yōu)點是滲鍍速度快,結合強度高,合金層厚度可達100μm以上。這種方法可實現多種類型表面合金化陶瓷和層狀復合材料的制備。
一種碳纖維/環(huán)氧樹脂預浸料為單向預浸料,由改性的碳纖維絲束浸膠后通過排絲機纏繞排絲獲得,其中各組份質量組成為:氧化鋅0.8%-2.9%;C6H5NHCH2Si(OCH2CH3)3或NH2(CH2CH2NH)2(CH2)3Si(OCH3)30.1%-0.2%;未上漿且表面無溝槽結構的聚丙烯腈基碳纖維長絲50%-55%;AG-80環(huán)氧樹脂或ZEP-001環(huán)氧樹脂25%-35%;4, 4’-二氨基二苯醚或4, 4’-二氨基二苯甲烷8%-10%;碳纖維增強雙馬來酰亞胺復合材料粉4%-8%。本發(fā)明具有既無碳纖維上漿,又能夠改善碳纖維與樹脂之間界面結合強度,還能夠改善復合材料層間韌性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涉及共混改性復合材料,具體是一種R-PET/R-ABS共混改性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R-PET按70~80質量份、R-ABS20~30質量份,彈性體增韌劑10質量份和擴鏈增粘劑0.3~0.9質量份(相對于R-PET與R-ABS之和的100質量份而言)。本發(fā)明所述R-PET/R-ABS共混改性復合材料,添加環(huán)氧型擴鏈劑和某種具有增韌增容作用的彈性體增韌劑,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使得廢舊PET的沖擊性能、拉伸性能和彎曲性能都有明顯的提高,且材料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制品強度。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Β型碳化硅晶須的增強方法及在激光快速成型中的應用,它是對Β型碳化硅晶須進行增強、增韌改性處理,通過對Β型碳化硅晶須進行超聲波清洗、真空干燥、在Β型碳化硅晶須內滴入偶聯(lián)劑KH-560+丙酮混合溶液,使溶液混合后成粘稠狀漿液,再進行真空干燥、振蕩碎裂,成超強、超韌Β型碳化硅晶須粉末,超強、超韌Β型碳化硅晶須其拉伸強度值可達24.6GMPA彈性模量值高達580.0GMPA,超強、超韌Β型碳化硅晶須與光敏樹脂混合,合成超強、超韌光敏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再用激光快速成型技術制備超強光敏性樹脂基復合材料零件,此零件具備超強、超韌特性,其拉伸強度可提高17.1%,彈性模量可提高25.5%,整體增強率可提高82.5%,可在多種工業(yè)領域使用,例如航空航天工業(yè)中對超強、超輕、超韌材料的需要。
本發(fā)明屬石墨烯復合材料技術領域,為解決現有石墨烯/鎳復合材料開發(fā)中的石墨烯分散性差、石墨烯與鎳基體之間界面結合強度低等制約高性能石墨烯/鎳復合材料開發(fā)的瓶頸,提供一種石墨烯包覆鎳合金復合粉體及其制備方法。先將可溶性固體碳源涂敷在預處理過的鎳合金粉體顆粒表面,與隔離劑混合后在保護氣氛下進行高溫退火和快速冷卻處理,通過碳元素的溶解?析出機制在鎳合金顆粒表面生長石墨烯而獲得石墨烯包覆的鎳合金復合粉體。有效抑制石墨烯團聚、與金屬顆粒界面結合強度低等問題,石墨烯包覆鎳合金復合粉體適用于傳統(tǒng)粉末冶金或多種增材制造過程,用于開發(fā)輕質高強,兼具導電、導熱、耐磨、耐腐蝕等功能特性的結構功能一體化鎳基復合材料。
一種新型阻燃耐熱高強鎂基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金屬材料制備領域,Ca的質量是鎂鋁合金質量的0.5%-5%;SiC顆粒的體積分數占鎂鋁合金體積的1%-15%;所述鎂鋁合金的化學成分是鋁為1%-9%,鋅為1%其余是Mg;SiC顆粒的粒徑≤10μm。本發(fā)明可以有效的改善鎂基復合材料的抗氧化性、高溫性能及蠕變性能,而且還可以提高鎂基復合材料的耐蝕性,并且對晶粒有一定的細化作用。
反應擠出制備的含氮磷鉀三元生物降解聚合物緩控釋納米材料。本發(fā)明涉及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緩控釋納米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是一種反應擠出制備的含N、P、K三種營養(yǎng)元素的脲甲醛/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磷酸二氫鉀生物降解聚合物緩控釋納米復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驟: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羥甲基脲和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再將混合物在雙螺桿擠出機中擠出,則得到脲甲醛/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磷酸二氫鉀生物降解聚合物緩控釋NPK納米復合材料。通過擠出機中的溫度控制使羥甲基脲在擠出過程中發(fā)生熔融縮聚反應生成脲甲醛,而脲甲醛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分子鏈的“籠效應”以及組分之間的氫鍵相互作用,導致溶解在縮聚反應生成的水中的磷酸二氫鉀晶體在沉淀過程被限制在納米尺度,從而制備得到納米復合材料。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山西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fā)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yè)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